国学院历届学生

清华国学院自1925年8月1日正式成立至1929年6月停办,以四年时间培养学生74人,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赫赫名家与学术中坚,如王力、姜亮夫、陆侃如、姚名达、谢国桢、吴其昌、高亨、刘盼遂、徐中舒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清华国学院的招生面向全社会,凡“国内外大学毕业生,或具有相当之程度者”“各校教员或学术机关服务人员,具有学识及经验者”“各地自修之士,经史小学等具有根底者”皆可报名。其考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经史小学,注重普通学识;第二部分作论文一篇,第三部分则是专门学科考试。其中的专门学科考试,第一年是在经学、中国史、小学、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外国语(英文或德文或法文)、自然科学(物理学或化学或生物学)、普通语言学八门中选三门作答,自第二年起则改为分23门专修学科每科列六门应考门类。经过这样的严格筛选,就读于国学院的学生皆为一时之选。

国学院对学生的培养分为专题研究与普通演讲,学生需选择专修之学科与指导教授。同时,四大导师与其他名师在学院开授普通演讲,学生亦需旁听。正是在这样的学制之下,学生们虽然只有一年的就读时间,但均能有所创获。当然如若有学生希望延长一年研究时间,国学院也会视其成绩而酌情允准,像第一届的刘盼遂、周传儒、姚名达、吴其昌、何士骥、赵邦彦、黄淬伯等7人皆允准留校继续研究,其中刘盼遂、姚名达、吴其昌、侯堮四人甚至先后留在国学院研究达三年之久。

现特选国学院学生数名予以介绍,以观清华国学院对现代学术之贡献。

王力(1900-1986),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为清华国学院1926年学生,自国学院毕业后即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京大学任教。长期致力于汉语研究与教学工作,对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的历史和现状有精深的研究。一生发表学术专著40余种,论文170余篇。

姜亮夫(1902-1995),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我国楚辞学、敦煌学、语言学、历史文献学著名学者。他是清华国学院1927年的学生,1930年代赴英、法、德、意等国抄录敦煌经卷。回国后历任东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教授和英士大学文理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共有27部专著和近百篇论文传世,其中尤以楚辞和敦煌研究成就突出。

陆侃如(1903-1978),原名侃,字衎庐,古文献专家。于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院求学。1932年同夫人冯沅君留法,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任教。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著述甚丰。

姚名达(1905-1942),字达人,号显微。1925年考入清华国学院,在院中研究达三年之久,192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20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2年创办《女子月刊》,开办女子书店,致力于妇女平民教育。后执教于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及中正大学。1942年日军入侵江西,率师生组成战地服务团,同年7月7日与敌遭遇,壮烈殉国。著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近代目录学研究要著。

谢国桢(1901-1982),字刚主,历史学家。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院,研究清代学术史。毕业后在梁启超家做西席,曾教梁思达、梁思懿等人,次年在梁启超介绍下到南开中学教书。之后先后供职于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中央银行。新中国成立后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研究所工作。他在明清史学研究和史料搜集整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明清笔记丛谈》《南明史略》《明末清初的学风》《清开国史料考》等。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曾号正厂,在甲骨文、金文、古代学术史等领域有精深造诣。1925年考入清华国学院,在院学习三年。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著有《明道程子年谱》《伊川程子年谱》《朱子著述考》《朱子全集辑佚》《宋元明清学术史》《殷墟书契解诂》《金文世族谱》等。

高亨(1900-1986),字晋生,我国著名先秦文史研究专家,文字训诂专家。192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院,毕业后任教于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西北大学等。新中国成立后执教山东大学,后又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著作有《周易古经古注》《周易古经通说》《周易大传今注》《老子正诂》《墨经校诠》《诸子新笺》《文字形义学概论》《古字通假会典》。

刘盼遂(1896-1966)名铭志,字盼遂,以字行。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院,在院学习三年。1928年毕业之后,相继在河南中州大学、河北大学、清华大学、河南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一生从事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古代汉语、古代历史、古代哲学有深入研究,特别是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方面造诣极深,成就卓著。著有《文字音韵学论丛》、《段王学五种》《颜氏家训校笺》《颜氏家训校笺补证》《世说新语集解》《天问校笺》《穆天子传古文考》《嫦娥考》《高邮王氏父子著述考》、《王石臞先生年谱附伯伸先生年谱》、《段玉裁先生年谱》、《经韵楼集补编》等诸种论著。

徐中舒(1898-1991),初名裕朝,后改名道威,字中舒,以字行。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古文献学家,尤其在先秦史和古文字领域取得卓绝成绩。其于1925年在清华大学国学院就读,毕业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编辑员,曾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并利用田野发掘的资料研究上古历史与文化。自1938年起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期间兼任嘉定武汉大学历史系、华西大学历史系、燕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论小屯与仰韶》《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殷周文化之蠡测》《古代狩猎图象考》《论西周是封建制社会——兼论殷代社会性质》《殷代兄终弟及为贵族选举制说》等。

历届学生名单及专题研究列表如下:

入学年份

姓名

专修学科

专题研究

备注

1925

杨筠如

尚书

尚书覈诂

春秋时代之男女风纪



余永梁

古文字学

说文古文疏证

殷墟文字考

金文地名考



程憬

上古哲学思想的唯物观

二程的哲学

先秦哲学史的唯物观

记魏晋间的哲学



吴其昌

宋代学术史

宋代学术史(天文地理金石算学)

谢显道年谱

朱子著述考

三统历简谱

李延平年谱

程明道年谱

文原兵器篇

延长一年,专修学科为“宋元明学术史”,专题研究题目为“宋代学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