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漱溟文存》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
翟奎凤 选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10
内容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梁漱溟在1920年代多次来清华演讲,两度借居清华园从事思考和写作,1927年受梁启超之邀,曾以讲师的身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发表主题为“人心与人生”的系列临时讲演,对清华国学院和清华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故翟奎凤选编这本《梁漱溟文存》以示追念。本文存是梁漱溟一生重要代表作和文章的精选,与其它类似文存不同的是,《梁漱溟文存》重在突显梁漱溟先生在传统文化和国学方面的卓识和睿见,以示先生在国学与人生哲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独到体悟。
目录:
导读 为儒学与中华文化凝神聚魂——梁漱溟学述 1
上编 论文选编
谈佛(1914) 77
儒术(1915) 82
究元决疑论(1916) 85
答陈嘉蔼论因明书(1919) 103
唯识家与柏格森(1921) 109
评谢著《阳明学派》(1922) 114
清华学校孔教会庆祝孔诞讲稿(1922) 130
孔子真面目将于何求(1923) 133
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3) 140
批评胡适之先生的人生态度并述我自己的人生态度(1923) 156
孔子学说之重光(1934) 162
什么是政教合一(1935) 169
对《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之我见(1935) 173
中国文化的特征在哪里(1935) 176
谈戏(1935) 189
杜威教育哲学之根本观念(1936) 193
中国文化问题(1941) 207
中国文化的两大特征(1941) 216
理性与宗教之相违(1942) 231
理性与理智之分别(1943) 248
纪念梁启超先生(1943) 268
中国文化问题略谈(1943) 274
勉仁文学院创办缘起及旨趣(1948) 281
读熊著各书书后(1961) 287
《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合印叙(1963) 332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1965) 349
儒佛异同论(1966) 361
重印孙著《拳意述真》序言(1968) 376
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节选)(1974) 382
试论宋儒朱熹氏在儒家学术上的贡献及其理论思维上的疏失(1981) 390
在“中国宗教伦理和现代化”研讨会上的发言(1988) 394
下编 论著(节选)选编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节选)(1921) 399
第八版自序 399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节选) 401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 408
《乡村建设理论》(节选)(1937) 421
甲部 认识问题 421
乙部 解决问题 436
《朝话》(节选)(1937) 447
《中国文化要义》(节选)(1949) 463
第五章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 463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466
第七章 理性——人类的特征 470
第八章 阶级对立与职业分途 477
第九章 中国是否一国家 482
第十章 治道与治世 486
第十一章 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492
第十二章 人类文化之早熟 498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后之中国 507
《人心与人生》(节选)(1975) 511
第三章 略说人 511
第十章 身心之间的关系(上) 514
第十四章 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上) 521
第十六章 宗教与人生 529
第十七章 道德——人生的实践(上) 539
第二十章 未来社会人生的艺术化 545
《东方学术概观》(节选) 555
第二章 儒者孔门之学 555
第三章 道家之学 563
第四章 佛家之学 571
(旧稿)第四章 东方学术的共同特征 579
梁漱溟生平大事记 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