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讲坛

清华国学讲坛

民国时期,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当今世界是“学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对话意识也变得更强。正因如此,我们的工作是接着梁启超以及他所创建的“讲学社”来做的,邀请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来国学讲坛讲课,与国内师生展开对话、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诸如此类的深度学术交流,为当代文化交锋留下一个活生生的样本,也为后人提供一个研究比较文学和学术交流的鲜活案例。

历次清华国学讲坛信息:

(一)2010年5月19日,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桑兵教授:“陈寅恪的西学”;

(二)2010年6月17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从船想到的历史——以东周、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为例”;

(三)2010年10月20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王建革教授:“宋代吴淞江流域农田景观变化与唐宋文学转型”;

(四)2010年12月15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教授:“现代中国的家族与国家——以叶家为例”;

(五)2011年9月7日,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鲁道夫·瓦格纳教授(Rudolf G. Wagner)教授:“魏晋诠释学之方法”;

(六)2011年9月15日,东吴大学历史系徐泓教授:“传统中国大学的校园规划:以明代南京国子监为例”;

(七)2012年5月2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梁治平教授:“世纪礼法之争:晚清遗产谁人继承?”;

(八)2012年5月17日,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陈鼓应教授:“道家的人文精神”;

(九)2012年5月24日,杭州师范大学何俊教授:“西学映照下的宋明哲学与思想史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几帧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