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讲坛(六): 传统中国大学的校园规划:以明代南京国子监为例

题 目:传统中国大学的校园规划:以明代南京国子监为例

讲演人:徐 泓 教授

主持人:刘 东 教授

评议人:陈 来 教授

时 间:2011年9月15日(周四)15:00–17:00

地 点:清华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主 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讲演者

徐泓教授,1943年12月25日生于福建建阳台湾大学历史系国文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艺术史研究所所长,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兼人文学部创设学部部长及人文社科学院署理院长,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创系主任、教务长及代理校长,明代研究会理事长。现任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客座研究员。已发表有关明清盐业、明清社会风气、明代婚姻与家庭及国内大移民、明代城市、清代台湾自然灾害及明清史学等的论著八十余种、学术评论三十余篇,及历史普及读物三十余篇。

讲演内容

大学在中国远比在西方出现得早。 “大学” 即修习 “大人之学” 的地方,也是传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问的所在。中国历代大学校园中,以明代南京国子监留下的资料最详尽,其校史《南雍志》中附有校园总图及重要建筑的立面分图,由此便成为讨论传统中国最高学府太学校园的最好案例。本讲演拟重点介绍明代南京国子监的校园规划与建设。在校园选址上,明太祖选择了远离闹市、环境清幽的玄武湖南岸的鸡鸣山下。校园的空间结构,实行左庙右学,反映出皇权至上的理念以及孔子的崇高地位,校园明显画分教学区、祭祀区与宿舍区。就校园环境而言,国子监以种松柏为主,寓意高大挺拔、坚贞不屈,这都是读书人应具备的优秀质量。从明代南京国子监布局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大学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教养,与当代西方大学的观念差异巨大。近代以来,中国基本接受了西方的大学的观念,从学科设置到学术训练无一例外。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大学传统,尤其要认识到传统中国大学重视为人处事之道的人文教养,可补当今大学过分偏重技艺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