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讲坛(三):宋代吴淞江流域农田景观变化与唐宋文学转型

题 目:宋代吴淞江流域农田景观变化与唐宋文学转型

讲演人:王建革 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主持人:姚大力 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

评议人:刘 宁 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时 间:2010年10月20日(周三)下午2:30–5:00

地 点:清华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讲演者

王建革,男,1964年4月生,山东省招远县辛庄人。199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史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6年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以后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和生态环境史,研究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华北、内蒙和江南,著有《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持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变迁史研究》。

讲演内容

吴淞江流域是经典的江南地区,唐末五代时期,形成了非常有序的塘浦圩田景观,由唐入宋,河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统一有序的方格化横塘纵浦网络被破坏,形成区域化的小泾浜体系网络,在小农经济影响下,农田景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河流圩田格局的变化引发人们对居住环境中各样景观识别与反应的变化。两宋时期,江南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文人群体,吴中地区的景观变化自然也对他们的诗风产生了影响。在这种自然改变的基础上,加上其他因素,宋代诗人特别是南宋诗人的景观描述发生很大变化。诗歌中的景观描述越来越集中在小农经济环境内,产生小区域化、微妙化、多面化特征。这种变化也导致中国历史上唐宋转型期某种人文特点的形成。这一变化可能是唐宋之变中至为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