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先生在清华园谈道家的人文精神

5月17日,应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邀请,著名道家学者、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陈鼓应先生主讲清华国学讲坛第八讲——道家的人文精神。讲坛由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主持,哲学系曹峰教授作了点评。

传统上多认为,儒家讲人文,道家重自然,常把二者对立起来。陈鼓应先生为打破这一成见,近年来致力于挖掘、发扬道家文化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他认为道家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儒家是互补的,他幽默地说,儒家和道家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并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谈了他是怎样感悟到儒道的这种互补关系。

陈鼓应先生认为道家的人文主义精神重视个性,尊重差别,提倡柔顺慈简,注重自由平等,反对干涉主宰和自我中心主义。陈先生认为,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个人修身处世的大智慧,也是我们借以反思当今世界文明冲突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在演讲中,陈先生还区分了老子和庄子人文主义精神的不同。

陈鼓应先生的讲演,淡定从容,娓娓道来,充满风趣,讲到动情处会时不时“跑题”,穿插自己生活经历的一些小故事,谈自己人生感悟,让同学们如坐春风,感受到道家人文主义精神的率真、自在和逍遥。曹峰教授在点评中认为,陈鼓应先生扎实的文献功底、中西兼通的文化视野和对道家生命情怀的深沉感悟,是他在学术上能够成就斐然的重要因素;陈先生对道家人文主义精神的发明,确实刷新了我们对道家的传统认识。最后,陈先生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作了回应。

(国学院 翟奎凤)

附 陈鼓应教授简介

陈鼓应教授,1935年生,福建省长汀人,著名道家学者。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师从方东美、殷海光。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 《存在主义》 《尼采新论》《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 《管子四篇诠释》 《耶稣画像》及《周易注释与研究》(与赵建伟合著)、《道家易学建构》《管子四篇诠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