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教授做客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

12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做客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二百零九讲,为该校师生作了题为“文化传承的诠释学视野——冯友兰文化继承思想新论”的学术报告。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出席报告会并为陈来教授赠送纪念品。报告会由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主持。该校哲学学院负责人及有关院系师生300余人参加报告会。

“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二百零九讲会场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为陈来教授赠送纪念品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作为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陈来教授始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弘扬,其研究成果具有普遍的示范效应,并为推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郭立宏指出,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已经成为陕西乃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著名的学术品牌,陈来教授此次做客“侯外庐学术讲座”将为西北大学哲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陈来教授作报告

讲座中,陈来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诠释学的视野,对冯友兰先生有关中国传统哲学遗产继承与继承方法作了深入剖析,评述了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关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的思想讨论和理论观点。他指出,在20世纪50、60年代学界受苏联影响而对中国传统哲学作出过多批判的大背景下,冯友兰先生提出全面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哲学遗产及其继承方法问题显得十分可贵,其中关注中国传统哲学命题的“双重意义”(即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继承的“三个问题”(即什么是继承、怎样继承、继承什么)等思想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诠释学的视野下,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能得到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彰显,通过对“诠释”“理解”和“文本”的解读,他指出,我们应当关注传统文本超时代的普遍性问题,同时理解不应是复制行为,而应是一种创造行为,用哲学诠释学的眼光看文化继承问题,不仅必然强调传承物的普遍意义,还必定强调“创造的继承”,文化传承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当代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是从“批判的继承”转变为“创造的继承”,注重过去与现在的视界融合,让传统文本与今人思想进行对话,对传统文本作出创造性的诠释,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与连续中不断得到发展创新。

与会师生

讲座结束后,陈来教授与该校师生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