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清华国学院九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们在此隆重举行清华国学研究院九十五周年纪念研讨会。首先,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1925年,清华成立研究院国学门,通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延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冠绝一时的学者担任导师。至1929年,国学研究院共培养四期、近七十名毕业生,其中有五十余人成长为人文学界的著名学者。清华国学研究院丰硕的学术成果代表着当时我国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培育人才的卓越成就亦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作为现代中国学术史的一大标志,清华国学研究院之所以成绩斐然、享誉中外,根本上是基于其所秉持的开放、包容、自由、独立、融汇中西的办学理念和文化观念。此种精神传统自吴宓等人筹建研究院之初即已形成,并贯彻、体现于教师聘任、章程订立、学生考核、教研活动等方方面面。清华国学研究院师生共同开创的这一人文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对我校后来中文、外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群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影响作用,并为清华的大学理念、人文传统的形成、发扬提供了可供绍述的实例和深厚的基础。因此,即便是在停办后的八十年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精神风气也未因历史的中断而彻底湮灭。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校统一认识,开始全面恢复文科院系,整体加快文科建设。为承继老清华国学院的优良学统,2009 年 11 月1日,清华大学决定正式恢复成立国学研究院,由陈来教授、刘东教授主持院务,并敦请刘迎胜、姚大力和李伯重为特聘教授。作为直属学校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清华新世纪文科规划发展的重要一环,体现了清华全面发展文科的决心和努力。复建十一年来,国学院的核心科研团队热情投入、忘我耕耘,不断攀登学术生涯的新高峰,在中国哲学、史学、世界汉学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典范性的研究成果;所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吸引、培养了近三十位优秀的青年学者,他们不仅为总结老清华国学院的历史成就与学术传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更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自觉继承、广泛阐扬国学院的文化遗产与治学精神;通过创办讲座、出版刊物、接受访问学者等多种方式,国学院积极促进海内外学术界的深度交流,为中国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高端平台,并始终致力于校园良好人文氛围的营造。值此清华国学院95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向所有为国学院的建设、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老师、校友、同仁表示由衷的感谢!

九十五年后的今天,国家再次进入到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清华大学也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清华大学始终重视文化建设、文科振兴。2017年,学校推出文科“双高”计划;今年,在实施“强基计划”的过程中,成立日新书院,优化基础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未来,我校一定将进一步深入总结老国学研究院的育人理念、办学经验和治学精神,并对包括国学院在内的各个文科院系、文科机构给予更多的支持。希望与会的各位学者为清华的文科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国学院在发扬老清华国学院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推陈出新,砥砺前行,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引领人文发展,促进清华综合实力及大学精神的整体提高,为国学研究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纪念会上发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