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华:造新以起故,扬故以向新

尊敬的陈来院长、各位同仁:

上午好!

值此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百年华诞之际,我谨代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向清华国学院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祝贺!

百多年前,当中华文明遭千年未有之巨变奇劫之际,中国文化内在固有的精神召唤呼唤出一代弘毅任道的承担者。所谓天造草昧君子以经纶。北京大学倡新文化运动,持造新以起故的信念。继起的清华国学院,则以整理阐扬国故为重,取扬故以向新的路径。其间虽有进退趣舍之不同,但都是中国文化经深刻的自我扬弃以达到真正的自我更新的环节。

清华国学院百年历程,中间虽然经历了断续,但那只是机构建制的一时存废,而非学术理想、治学精神和原则的中断。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巨大变迁背景下的学术建制的转型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术传统和脉络的错综、交会。没有哪家机构是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学统和学风因学者的星散而扩展开来,一时的廖落晦暗指向的是新的燎原之火。

重建之初,清华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提出的中国主体,世界眼光的新宗旨,既是对清华国学院固有的学术和思想追求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近代以来各种中西体用之论的摄化和超越。国学院当然以国学研究为核心,但今天的国学显然不再是整理国故之学。虽然百年前的整理国故也已指向对新知的融会,但在彼时中国的现代化的历史内涵尚未明朗、现代化还被简单化地等同为西化的普遍的思想氛围里,中国主体的主张是不可能提出的。主体概念虽然不能说与传统哲学的体用概念全无关联,但即使在传统哲学的语境里主体之体与体用之体也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主体意味着本质上不可质料化的。这就与一切以中国为材料的客体化中国的研究形成了本质的区别。主体同时也意味着自主的目标设定和自主的形式赋予。世界眼光是由主体出发的对世界的观照。既有在文明交流和互鉴中汲取异质性养分的含义,同时也强调出作为主体的中国对世界的责任担当。百多年来现代汉语的丰厚积淀,早已将世界纳入到当代中国文明展开的内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主体是根植于悠久传统的现代主体,是已经生成并且不断生成的日新的主体。

中国主体,世界眼光为立院宗旨的清华国学院自复建至今,始终是当代中国学术和思想最重要的引领者之一。在今天这样一个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衷心祝愿清华国学院能够开拓新局面、再谱新华章。

祝百年纪念庆典及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   杨立华